文: Edgi |2016.5.1
圖: Edgi、HKIFF
相關文章 《少年滋味》導演 張經緯專訪 |
電影《十年》是個敏感詞,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第四個十年又會是甚麼回事? 無可否認,近年電影節的合作伙伴都背靠內地,但總算有腰骨,氣節仍存。今年來到第四個十年,不僅回顧過去慶祝四十歲生日,選片承載著比《十年》更多的敏感原素。畢竟沒有討論空間,又何來電影? 電影節四十週年,大片沒有想像中多,反令觀眾對本地電影的視線更清晰。《選老頂》、《樹大招風》、《老笠》,都在舊有港片風格上嘗試創新。映人映事則有韓星李光洙、導演Béla Tarr與王家衛的澤東電影撐場為電影節慶祝,星光熠熠。 |
女人心 《神女觀音》(The Bachuus Lady) 難以想像一部關於老人的情色電影,當初為何會用3D拍攝。導演李在容在映後分享會提到電影最終以2D上映,又說到:「這是我們的未來,一定要拍出來。」看來韓國人誓要做潮流的領導,不只在時尚方面。老人電影是大勢所趨,導演更要以一份前瞻性與偏鋒說出老人的悲涼。故事結構相當完整,戲中眾人不論出身貧富,都敵不過一副老骨頭,最後等死不如去死,女主角更變成兇手,監獄變成她的免費安老院。描寫妓女、變性人、傷殘人士,盡顯對邊緣人的關愛,同時側寫老人的性需求。固然性是戲劇手法,實際反映老年人失去社會存在價值的虛無感。韓國娛樂的「政治」手法永遠Work,搞笑娛樂植入黑暗題材。韓式影音作品沒有精英主義,偏鋒實驗都可以裁剪成商業Good Fit。滿分。
《是這樣的》(美好合一) 關錦鵬的電影總有一個怨婦和一段地下情。《是這樣的》借梅艷芳為題把一個Diva還魂。葉童飾演的過氣歌后Liza風光不再,但霸氣依然,輸了又要面,跌倒了又站起來,女人的又弱又剛,有點像香港本身。國內青年生活也不是沒有無奈。關錦鵬的電影風采也在於此,哭過痛過,只要輕輕一抹脂粉,回眸一笑,就回來了。 |
父子/父女
《天地禁戀》(From Afar) 這部委內瑞拉電影把中年男人與少男同一時間放到去幾個邊緣位置 -- 父子情、富與貧、同性戀,還有黑幫互相廝殺的惺惺相識,難怪侯孝賢在柏林影展評審中給予高度評價。少男主角演技入門三分,實屬驚喜,可惜近年不少電影通病就是有頭無尾,這套也不例外,前奏如此先聲奪人,卻不知甚麼原因而草草收筆。
《都靈老馬》(The Turin Horse) 匈牙利長鏡頭大師與駿馬一同奔馳,以詩意行走萬里路。實驗到爆的配樂來個反差,陣陣風聲明顯調度過。一股Punk,一股Edge,父女重複性動作引發慢性張力,突如其來一個Close Up連珠爆發,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 近年封鏡走去執教鞭的Béla Tarr,現身放映會,觀眾引頸以待。大師大談人生哲理,指點迷途羔羊,說了很多很多,其實重點是叫大家做自己。 |
戀愛悲歌
《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 不論電子音樂的單身大本營,迫人配對的高級酒店,像各種主義一樣,充滿矛盾與不攻自破的謊言。愛情也是,我愛你,但我更愛自己。歐洲製作班底共同發放抵死黑色幽默,最後還是叫人對人性感到不寒而慄。
《金曲金后》(Marguerite) 原來最後與音樂無關。女主角唱極走音只因空虛寂寞。管家送太太最後一程,夫妻終於有張合照。雖說老夫老妻的相處之道,如此一部法式風情小品電影,處處滲著二三十年代法國的文藝浮華,當中折射文藝界爾虞我詐搵著數,也太真實。 |
消失的回憶
《重慶森林》 如果不是套上王家衛的名字,單看故事與卡士,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像《百分百岩Feel》青春劇。戲中人全都愛玩玩偶毛公仔,好可愛啊。難忘香港的末代盛世,乍現九十年代的青春活力與戀愛觀,瀟灑中帶著恐懼。電影置身當時殖民地,擁抱少數族裔的世界,原來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共融社會理想。
《菲林特工隊》 甚麼事都有可能發生。阿富汗曾經春光明媚,雲裳美女,狂野型男,都只能活在昔日菲林中。不,應該是偷偷的活才對。極權就是要掠走人的記憶和地方的歷史,塔利班視阿富汗早年戰亂前拍下的現代化電影為禁品,四處搜查。有人為保存昔日電影菲林而喪命,流亡德國的愛國中年,努力與當地中堅分子修復菲林,與社區共享,不讓過去被遺忘。可是面對新局勢,最後只好暫時走人保命。修復及保存成為無了期的任務。阿富汗是一個很大的警惕。 |
鬥,其樂無窮
《熱鬥黑馬》(Dark Horse) 與人鬥,其樂無窮,倒不如要贏人先要嬴自己,這樣心態肯定健康正面得多。英國社區紀錄片/電影真係無得輸,去年電影節有《大愛同行》(Pride),今年有這部威爾斯紀錄片。威爾斯一直是英國文化中的弱勢社群,近年力爭上游,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遺產。(題外話,出身自威爾斯的新浪漫樂隊Visage 主唱Steve Strange在身故後,其家人積極在市內建立銅像,誓要成為威爾斯景點。) 鄉下阿伯在片中受訪說: 「冇人會記得我地呢個小鎮!」一日酒館老闆傻癡癡,向日日在酒館飲酒無所事事的小鄉民,提出夾錢養馬,為威爾斯出賽。如是乎,超市收銀、中年師奶、退休阿伯,一人夾一份,廿幾人齊齊做馬主。中年師奶: 「買少餐餸都響返度喇! 」就這樣輕輕鬆鬆,暗藏英式浪漫主義。酒館老闆擦鞋說: 「賽馬是這個國家給人特定的機會。」最後小鄉民的合力付出,成就威爾斯名驅,並成功上位,在英國各大賽事成績輝煌。鄉民殺入馬場拉頭馬,與上流人士Social,好不威風。一路講到咁大,片末講返,Dream Alliance贏馬每人分返幾多錢 -- 原來唔係好多,賺得最多其實係過程。電影處理手法一絕也。
《癡》(Mr.Zhang Believes) 同樣是鬥的過程,這部紀錄片所講的歷史就沒有那麼簡單純真。不經不覺,文化大革命至今五十年,鬥來鬥去,仍是自己人。紀錄片以小品電影的手法,拍出大片的格局,皆因題材和內容相當震撼。紀錄片主角張先癡周旋於不同的政治背景,比曲折更離奇。經歷了中國那些年的傷痛,徹底抹殺人性,但難得張先癡還懂說笑,導演也想用黑色幽默的態度說故事,好讓在歷史洪流中懵懵的八九十後都知道這段歷史。不過張先癡也慶幸,兒子因不愛閱讀,關於他和他的父親,甚麼都不知道。 |
少年愁
《少年滋味》 如果鬥心用在創造夢想,團結人群,你說多好。香港雖然植根於文明之上,但也不是個美好國度。一個沒有夢想的城市,現實變成對所有人的詛咒,共同面對的悲劇。現實得無色無味的香港,少年人絕對無Say,靈魂沒有出口。幸好在紀錄片中受訪的一群年青人中,至少還有夢想在萌芽,團結也出現在片中的萬人音樂會中。校園味濃厚的青少年紀錄片電影。當然題材可以去得更盡更激進。 《少年滋味》導演專訪 : https://culture-on.com/pages.php?pageid=76
《我是園子温》 用激進手法表達少年愁,日本電影肯定是俵俵者。城市化的黑暗頹廢,映襯蒼白的青春。無力反抗,至少也是吶喊。園子温首部作品,簡單直接,八十年代初生之犢,夾雜東瀛和歐洲風的文藝,粗陋的血腥效果中細說詩人的生活鬱悶。一看迷上。
映人映事 |
電影節四十週年晚宴導演大合照,難得。 |
以為與電影沒甚關係的李光洙,今年以演員身份代表《魚男突變》出席電影節「韓國之夜」。原來李光洙真人斯文靚仔,只是一笑就變笑匠,四萬咁口好上鏡。傳說中韓星記者會上,韓語翻譯的問非所譯,原來是真的。全因韓國經紀人過度保護藝人變相令記者失去發問權。最後李光洙十分識做,主動以拍照及賣萌緩和氣氛。韓星對傳媒及粉絲的那份主動和親切,韓流真非一日練成。 |
韓國人Sell自己一向落力,《神女觀音》一眾導演與演員包括女主角尹汝貞,遊走各場次現身解說。
伸延放映 - 首屆網上香港國際電影節
電影近年也像快餐時裝,映期短,換畫快,要看心水電影基本上就要即上即看。不過繁忙都市人追戲太難,收費電視平台算是樂己助人。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夥拍樂視,共同策劃首屆網上香港國際電影節,獨家播放多部世界各地影展矚目電影,包括全球首播4K數碼修復李小龍電影、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神父俱樂部》、以及網路首播臺灣電影大師侯孝賢《風櫃來的人》的修復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