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ease wait...

訂閱 CULTURE-ON


剎那光輝的永恆 Steve Strange

文:  EDGI  |2015年3月20日 

 

ss1.jpg

 

 

當年死纏爛打要拍David Bowie的音樂錄影帶 Ashes to Ashes”,又帶來新浪漫經典冠軍歌 Fade To Grey”,曾經傲氣凜然的新浪漫大爺Steve Strange,如今也撒手人寰。塵歸塵,土歸土,彩妝粉底都化成灰燼。群星拱照新浪漫葬禮,天主教堂頓變成Blitz Club,齊來送Steve 最後一程。唯美依然,只怪生命太短。


派對過後,剩下的不只華衣美服與胭脂水粉。


ss2.jpg


 

 

粵語有云: 「佢前世救左十個阿伯」,用以形容命好的人,斷定此人前世種下善緣而今世得果。人是否有下世不得而知,可不用前世今生,也懂Steve今世作的福。他肯定不止救了十個人--- Boy George Human League Spandau Ballet及一眾新浪漫美少年和電音樂迷。只是人如其名,好一個藝名叫Strange,一切也要讓人感到陌生。當傳來 Steve 的噩耗, 一眾八十年代巨星以至最潮電音樂手齊聲哀悼,大家才不至懷疑這位妖冶阿叔的價值。英倫傳媒也不懂得把這個甚麼也是,甚麼也不是的傳奇人物作回顧,只急急找來他的各界名人好友撰文悼念。畢竟論音樂性,他未至於要當音樂雜誌封面給人膜拜; 論流行性,他的音樂成績單也顯得太遠古也太單薄,放到去八卦報章頭版只會讓大眾讀者一頭霧水,他是誰

 

 

ss3.jpg


 

屬於Steve Strange 的黃金年代太短暫,人們都說他的樂隊Visage 是曇花一現 -- 卻全都成了一個年代的關鍵。他於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給英倫街頭文化做了最華麗的示範。在社會的窮途末路裡,用青春自建出路,不管你是藝術學院高材生抑或雙失青年,只要你肯動手為形象標奇立異,都能融入他的夜店世界。之所以那麼多青少年在他主理的夜店Billys / Blitz 外排隊等著進場,他們無非都來尋找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 一種「我能做到」的Do-it精神 -- 比起在就業中心等著求職尋找低下工作,更見積極光明。在青年問題還未解決的今天,回看Steve當年所做的確實非常漂亮。從Blitz 時代的Footage中,不難看到Steve看著群眾時那滿意的眼神。他肯定自己創造了一個時代。

 

ss4.jpg

 

 

在短暫的輝煌時期裡, Steve 有推向極限的能事,從夜店裡的遊戲規則到形象上的藝術發揮,他都要試著不可能的可能。遇上澎湃的文化年頭,藝術、時裝、音樂、舞蹈、錄像,共冶一爐無難度。這可謂政治上的宣言,亦是經濟上的一種前瞻。對藝術的整體概念,比起今天的所謂潮人為跨界而跨界高明得多。


Steve就這樣以次文化建構了八十年代初的流行框架。當然New Romantic是個關於人際關係的故事,是是非非與各人的Bitchiness 才是這場運動的原動力。

 

ss5.jpg

 

 

誰都知Steve大爺說話刻薄成性,因而開罪了不少蒲友,即使是Blitz Club 常客都對他心懷不滿。當他的樂隊Visage Fade To Grey 登上流行榜,在電視節目中搔首弄姿, 各人更見眼紅。正如尼釆所說:「妒忌令人上進」, 一眾與Steve 有積怨的新浪漫美少年發憤圖強,努力創作並四出找唱片公司,誓要超越他。結果 Boy George如願以償,很快以Culture Club的成績超越了他的歡喜怨家,因此Steve Strange 也可說是Culture Club的另類啟蒙。


當然與Steve 有情有義的亦大有人在,Spandau Ballet 作為 The Blitz Club裡的駐場樂隊,不時受到Steve 的鼓勵,令樂隊的概念走得更遠。 

 

至於那些看來跟Steve 的 Club Scene沒多大關係的,也曾受他的影響。


Heaven 17主音Glenn Gregory曾站在夜店門外模仿Steve Strange,揶揄他的浮誇態度。可不要忘記他的隊友 Martyn Ware 當年放棄 The Human League時,Philip Oakey 毫無頭緒,就在看到 Visage 在 “Fade To Grey” 中以兩女和唱的表演後,決定為The Human League加入兩位女成員 Joanne Catherall 和 Susan Ann Sulley,成為樂隊日後的一大特色。

 

ss7.jpg


 

筆者抱歉,沒有看過他的自傳"Blitzed" 就執筆撰寫此文。他的自傳發行量小,沒有重印,一直在網拍市場標價很高,因此沒有入手收藏。到底他的世界觀是怎樣形成呢? 在他的音樂和造型中,處處滲著歐陸唯美風,特別對東歐情懷的嚮往,俄國戲劇文化及表演方式在他身上亦顯而易見,比起其他新浪漫團體更見精緻優雅,而且,他一直保留著這份精緻。


新浪漫音樂潮流予人短暫之感, 跟唱片業很快對他們take over 不無關係。說起來,不知是Steve 不情願還是沒有機會,無論是在Visage 年代抑或 Strange Cruise 中,他從來沒有為著討好美國市場,弄個優皮士形象,大唱動人情歌。新浪漫美少年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被唱片公司牽著鼻子走,那些日子的模樣真是醜死了。各人的美式剛陽形象,簡直是藝術上的污點。雖然在商業上不成功,但唯美的他沒有把明星偶像的路走下去,至少,沒有做過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在美學上成功的給自我保留著。

 

ss8.jpg

 

 

沒有走上名利快車,換來是純粹的藝術歷程。


事實上他辦派對和時裝表演的能力,肯定比在樂壇裡當個偶像更為出色。他的才華總欠缺自省精神,只為表現自己而來。他不是稱職的偶像明星。在MV中他繼續施展他的夜店魅力,並沒有因應樂迷所需或電視節目這種平台,在形象和態度上作出調度。他的舞姿和台風有時侯過火得失去美感。而你可會見過他當年向粉絲大賣親民的樣子嗎 ? 他肯定當他的粉絲只是另一群 Blitz Kids 而已。反而在訪問中大談各種社會文化,又或者談到塗粉底的技巧時娓娓道來,才令人醒覺他才是真正的新浪漫代表,是個令人感到有距離感的藝術家,而非親切可人的萬人偶像。

 

ss9.jpg


 

大抵,相信英式精英主義的他 (即使他出身基層),對 POP/流行/大眾,其實並不熱衷。當Blitz Visage 的基因在若干年後也帶到去底特律的Techno 圈子,隱若影響了Techno 的發展,Steve 大爺肯定又自我陶醉。


如現在的Club Kids 所說,當你以為次文化經過流行化後就完蛋, 其實這才是回到最純粹的好局面。Steve Strange 經過短暫的音樂事業後,便重回倫敦的派對名人圈,隨著糜爛生活而浮沉。

 

ss10.jpg

 

 

都應該聽過關於 Narcissus 這個希臘神話吧。Steve Strange 就像那個自戀的美少年,自我陶醉得要掉進深淵,然後迷失得一沉不起,一曲 “Fade To Grey” 應驗了人們對他的詛咒。或者,他不介意人家笑他 Fade To Grey,因為他一早就決定把青春以華麗虛耗。落寞的神情可看出他深知最好的Steve Strange只得在昨天。跟成家立室的Spandau Ballet、以靈修作生命進化的Boy George 不一樣,曾經不可一世的夜店才俊只剩下凋零。


Steve Strange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唯美的,可就是唯美得沒有進化。關於他日後的不成功,其實都跟一個人的成長有關。作為一個少年得志的Cult Hero,他肯定屬時勢做英雄。Boy George 對他的批評確實不無道理,即使沒有Steve Strange 搞起 Billys The Blitz,新浪漫一樣成形,因為潮流因子早已散播。當天時地利人和走了之後,他就落得自我重複。自家樂隊又經營不善,繼續一貫揮霍,拍了好幾個成本高昂的MV,卻不肯巡演賺錢和宣傳,導致不入敷支。當時代離他愈來愈遠,就只有昔日光輝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

 

ss11-2.jpg

 

 

幸好近年新浪漫次文化在網路上得以重生,昔日光輝成為今天一部分年青人的文化養份,大叔們都毫不忌諱在社交媒體大哂熟齡妖艷風采。Steve老懷安慰,常與年青一代打交道。說起來,Steve Strange 是筆者在 Facebook 的「朋友」,他常在 Facebook “Uncle Steve” 發佈訊息,感覺親切 -- 一個在三十五年前不可能用來形容他的字眼。


2010年再辦派對,13年發表Visage回歸專輯 “Hearts And Knifes”,體質虛弱、狀態不佳成了回歸樂壇的最大阻力。當時為著錄音已經常要出入醫院。來到2015年,想不到新網站TheBlitzClub.com 推出不夠三個月,又積極籌備Visage新輯和推出一本關於化妝的書,為人生再次出發之際,Steve Strange在埃及渡假期間,於212日,因心臟病於睡夢中逝世,享年 55歲。

 

ss12.jpg

 

 

來來回回,人生跑了一個大圈又回到起點。新浪漫美少年都熱愛埃及這個神秘國度。他那些媲美電影、造價高昂的MV中, “The Horseman“ ”Love Glove” 都曾於埃及取景。一次令人傷感的意外,又變得異常美麗。新浪漫的自然主義精神,也許是真的。 “Love Glove” 片末, Steve Strange 的風流、不羈、Flamboyant,隨著色士風的餘韻日落西山。


巧合地,在去年的捷克滑雪競技賽閉幕音樂會上,Visage與當地交響樂團合作的現場錄音專輯 Orchestral 便成了遺作,舊曲新唱在氣勢磅礡的交響樂下完美落幕。然而這只是一個章節的終結。浪漫主義的定義是 : 未完成,To be continuedUncle Steve請安息吧,其他未完成的New Romantic事業就讓其他人延續。

 

ss13.jpg

 

後記:

 

2003年,EMI MTVVH1 合作推出八十年代樂曲精選集 “The New Romantics Are Back”,當年唱片廣告在本地英文台日播夜播,廣告片中穿插了 “Fade To Grey” 的音樂錄像,短短幾秒已夠懾人,花斑斑的臉龐有種望而生畏的神秘感。筆者對新浪漫的熱切就從那時開始。

前年 Visage重組,也曾邀約他做專訪,但沒回覆。當然預約不遂是正常事, 但就是覺得他專注於英國本土 (頂多對歐洲和日本有興趣) ; 至於對國際傳媒,甚至所謂全球化,則沒甚麼雅興。高傲自我的Steve 就是這樣,他的純粹正正代表英國人的優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