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ease wait...

訂閱 CULTURE-ON


HKIFF43 與亂世共舞 (上)

文: Edgi |2019.4.15

圖: HKIFF

《薄荷糖》


 

時代洪流,歷史紛塵,局勢摧毀了多少人。身不由己的無奈,想回到最初,就只有在回憶中倒帶。剛過去的第四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比起往年選片豐富,在我們這個新舊交接的不確定時代,思考過去,如何走下一步。

 

《薄荷糖》


 

曾經快樂的小男孩

在娛圈性醜聞愈爆愈熱,要解放女人,是不是要先拯救男人?說到底,男性的陰暗面,是在父權社會迷失了自己。韓國大導李滄東在1999年的經典作《薄荷糖》拍出了他的大時代,同時彷彿打開了韓國男性的心扉。酒色財氣,權力物欲,都不過是小男孩久經歷變後,掙扎殘存。從時代的軌跡重返青澀教人哀傷,不自覺的想起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人與自然,終究敵不過父權社會與資本主義。韓國電影造就了這種韓式存在主義。

 

 

《1900》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MGM Studios



無獨有偶,意國大導貝納杜貝托魯奇史詩式鉅作《1900》,一樣在火車軌上回到過去,強烈的慨歎著人浮於事。從兩個小男孩的友誼開始,到二人的老年作結,大地主法西斯共產黨批鬥民主,能想到的痛,都濃縮在5小時之中。作為一個年代的超級大片(70年代),難免過份計算,演繹時有浮誇。完場過後,戲味餘韻卻如噩夢般陰魂不散。大概這也是計算之中。夾雜著表現主義與意大利寫實主義,成了後來很多電影的影子。不過要學的都學不來,如此大卡士大製作,一個長鏡頭由近到遠眺望意大利鄉郊,可一不可在的畫面啊。



要令小孩上戰場,不一定是父權崇拜或威迫,三姑六婆一樣可以推波助瀾。集合聲音訪問與片段,創作出3D 紀錄片《不老的戰跡》。3D效果的戰爭片,觀感如何,見仁見智,反正都是排場與推廣層面上的事。殘酷戰爭的背後,都不及老士兵的幽默來得吸引。小伙子傻傻的上戰場,回憶當初只是怕給隔鄰師奶取笑不夠愛國 。初段歌頌戰爭的美好,後來才知道,是一種虛無。性格決定命運,連槍傷可以有不同反應。英式小品姿態作結,戰場上英雄,最後都只是小店裡的平民員工 --而且各不相識。

 

 

《惡魔的育成》


 

紀錄片五花八門,花心思搞3D 的,也有以無間道身份拍攝的《惡魔的育成》。導演塔拉戴奇以支持聖戰的身份走入拍攝, 把西方世界眼中的惡魔成長印記倒帶。卧底導演鏡頭下充滿同理心,沒有將聖戰中人妖魔化,甚至表現出恐佈份子人性化的一面,簡直是塔利班Fans 生活之日常。似有己見卻又身不由己,一時道理滿滿如何抵抗美敵,連製炸彈都有 Management Accounting。不過有人就有內鬥,初衷怎麼美好也會變質。可憐是這個國度的童真都在槍彈下實習,開槍儼如考DSE。父子情還是父權,小孩只為繼承惡業。

 

 

《英倫壞男孩 : McQueen》


 

戰爭改變了男孩的一生,商業戰亦然。沒想到,《英倫壞男孩 : McQueen》是一部回顧這位叫Alexander McQueen的男孩成長記 – 而非作為一部關於時裝設計師的時裝紀錄片。不著眼於他的光環,也不是時裝消費品這件物質,重點落在人性、幽默與痛楚。McQueen的母親多次強調他絕對不是Bad Boy,而是人見人愛的小肥仔。導演以傳記電影方式重現McQueen的生平,漸漸McQueen 如何失去了初心而逐漸走上絕路。他成就了我們眼中的McQueen,也失去了他自己這個McQueen。追名逐利,自我迷失,《玩死大畫家》是一個老人畫家的掙扎,感覺有點像前年Sundance電影節上映的《英雄下半場》,不同的是抵死幽默,盡現藝術家與藝術經紀的微妙關係。

 

 

《荷西的十九歲》


 

青春不再單純的美好,看過《燒失樂園》年青人的無力感,青春只是新種貧窮。美國華裔導演程力跟李滄東一樣,都是因侯孝賢《風櫃來的人》啟發而來。來自中國山東的程力表明他是世界公民,上一部首作拍的是美國基層生活,這次《荷西的十九歲》走到普遍恐同的危地馬拉,在傳統與教條中,淡然的追蹤著青春的虛無,似無還有的希望。

 

《東方禿鷹》


 

被時代沖走了的赤子之心,一去不返,要讓我們回到過去,談何容易。洪金寶多次表明屬於香港的功夫片時代已過去,難得的是洪大哥縱橫影壇數十年,沒有老江湖的剛練,字字珠璣的同時還是令人捧腹大笑。七小福中的大男孩依然在這裡。本屆電影節追上潮流搞點合作限量版,洪大哥Heros手工啤,一揭蓋就是清香撲鼻的生果味,飲落帶濃濃的啤酒味,甘中帶甜,感覺又幾貼切。


雖說現在沒甚麼功夫片好看了,集合青春、靚人靚景與勁歌,西班牙電影《愛殺罪天使》中的高IQ年青罪犯 的好身手媲美《 A計劃》,算是補償。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