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dgi | 2017.3.4
圖 : 互聯網
要是把《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中的音樂光環褪去,電影的份量可以有多少?
如果當年沒有注入音樂力量,其實還是個哀傷的青春邊緣故事。不是要推翻電影的音樂與影像的共融性與劃時代影響力,只是,想像一下,要是沒有音樂助力下的《迷幻列車》會是怎麼樣。現在看來,電影的鮮味已夠豐富,場場的音樂過門令電影更Juicy,但就是醬汁與調味似乎都多了點。當然<Born Slippy> 、<Perfect Day>、<Lust For Life> 還是像命中注定的與電影一併跑進觀眾的腦袋去。 |
還記得電影明明是1996年,熱潮卻去到二千年初。當年大家對蘇格蘭的歷史認識應該不多,就是憑著電影中的青春新星與型格打扮,跟音樂剪接配合得天衣無縫,天時地利人和盡情得勢。
二十年後的今天,人物氣候不再一樣。蘇格蘭的自我聲音比從前響亮,
|
一直都說Irvine Welsh的另一部小說 Porno 是《迷幻列車》的續集。不過看一下小說綱要,又會覺得不太像樣。當中講述Diane 成了性心理學家,Sick Boy投身色情電影行業 – 對不起,題材實在太過B 片吧。有時候,小說與電影就是這麼兩碼子的事。顯然,導演也在迴避著這個問題,遲遲未開拍續集,深怕《迷幻列車》的美好回憶會一下子變成爛片。
《迷幻列車》一開始就帶有商業性 (粉絲可能不想承認),那份90年代的偶像氣息(四個主角根本就是boy band般的模樣)與音樂推力,本身就在回應市場。打從八十年代老牌偶像的回歸潮,古老當時興的「人口老化影音市場」在這幾年正式成形,大家都在回顧歲月的美好,這種習性亦已蔓延至九十年代。當年觀眾與演員也要面對人生轉捩點的年齡階段,無論市場上抑或情感需求上,可以肯定,導演與投資方都看準了時機成熟,T2終於可以應運而生了。
劇本鬆散的改編自Porno,內容其實是Up-to-date 的現代迷幻生活。歲數三字頭、四字頭,這個年頭比比皆是。現代毒品最毒不是海洛英,而是網上世界。題材充足終於夠拍第二集。
|
來到續集,《T2》是不折不扣的男人戲。禿頭、不舉、幾乎運動猝死、中年發牢騷、父親的暗影、一個不夠愛自己的女人,全部大特寫。對男性觀眾而言,太殘酷。而每次談到未來或進化的話題,上下集都是由女主角提出的。難度留守過去是更多男人的問題嗎? Renton與Sick Boy同是天涯淪落人,好友還是敵人,不再重要。 煲DVD 的男人私竇只有你和我。續集對Spud加重了描寫,也給了他「人善人欺天不欺」的結局。儘管心性善良,卻欠缺少了面對世界的勇氣,才是毒癮背後的最大癥結。
演員與劇本的準備時間大抵不足夠,故事探討的社會問題可以處理得更深入,而一眾演員也顯然在開拍之時未能脫去過去二十年的生活風采,跟湯鎮業回巢拍電視劇那種帥氣依然卻養精處優的狀態沒兩樣。僭建的故事情節也有點突兀,你在想看第一集時,會想到他們是青梅竹馬的小學同學嗎? 真的像處境劇拍到一百集時寫下的前傳啊。即使道友的童年回憶與成長經歷似乎跟《迷幻列車》格格不入,也好像不會是一般人關心的課題,卻就盡顯導演對邊緣人的關懷,情感上也是動容的。 音樂的強力感與男人的無力感,兩集的《迷幻列車》成了強烈對比。Choose life, Choose your future ,人去到某一個階段,真的可以選擇嗎? 回到家中,留在友情、親情中,超越所有背叛和愛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