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ease wait...

訂閱 CULTURE-ON


奇俠本色 情意已決 -- 電影大俠胡金銓

 

文: Edgi 

圖: 大俠胡金銓 FB

 

king-wu.jpg

 


 

依稀記得,早幾年在電影資料館看HKIFF,早就有過胡金銓的手稿展覽,人流頗多。對我而言,胡金銓是個遠古的名字。他是誰? 為何如此出名的導演近三十年都沒有作品 ? 我只知道,他的作品應該係好野黎。(汗)

數年後的今天,大概這個地方人流已減,但入場的觀眾,還是要排著隊的魚貫入場。而且,現在的我,終於知道胡金銓是何許人了。

話說疫情期間,待在家中的時間多了,家中長輩無意中在YouTube找到高清版的《龍門客棧》,大喜,繼而日播夜播,甚至長放片段當作背景音樂。筆者笑言已看到懂得片中的劍法了。

長輩的大喜,卻引來我的不解。就這樣,一套紀錄片《大俠胡金銓》(分為第一部曲 - 先知曾經來過 及第二部曲- 斷腸人在天涯) 便吸引到我這種一知半解的後輩影迷。誠言,《龍》片對白不多,劇情好像不太明顯,對比現代化的今天,在我們眼中未必會覺得是大製作,然而,影片卻籠罩著一種氣勢磅礡的氛圍。

這可能就是徐克在這套紀錄片中所講的「胡導那無人能及的精神層面」。此話何解呢 ? 連徐克自己都解釋不下去了。不過反倒在紀錄片下半部分,有點端倪。

紀錄片(第一部曲)其中用心的地方就是把家中長輩最欣賞的《龍門客棧》配樂部分,重新找樂師解釋並重奏了一些環節。由胡金銓一手發掘的男主角石雋,年屆八十六,一身昂然回到舊景點細說點滴,在紀錄片中成了半個代言人。

武俠片在我們的這個年代大抵算是失傳了,武術的美學在那裡肯定不是主流的認知。胡導當年特意選來有舞蹈底子的鄭佩佩任《大醉俠》的打女女主角,既武亦是舞,利用流麗的身體語言貫穿其中,在古裝造型下根本就是在跳現代舞,吸引市場群眾之餘更引來洋人青睞。


《龍門客棧》當年在華人世界享受高票房成就,卻逃不過時代變遷這種殘酷。紀錄片(第二部曲)繼而就是講述胡導的生平。離鄉不歸國,在彼邦的胡大俠心裡有數,歷史與影像層層把記憶遞進。搵食艱難,還真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接下來的,就是一眾好友關於生涯規劃的種種迷思。別忘記,圈中人大多熱愛投資或買磚頭,就是生怕影圈甚至市場的無情與無理。

就是這份無情與無理,造就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了。影片時間太長 ? 全部剪剪剪。影片只有武俠情節 ? 加條感情線入去吧。還在拍武俠片 ? 不投資了。打從七十年代的發展,胡導便因堅持理念而漸漸在影圈中失去聲勢。

說回徐克所講的「胡導那無人能及的精神層面」,要具體的說就留待相關研究的人了。只知道胡導成也美學,敗也美學,製作成本與世俗市場口味的轉變是胡導的「敵人」,大抵就只有六十年代末的一段黃金年代可以成就吧。到後來通俗化的劇本比比皆是,要獨立獨行便淪得孤芳自賞。而這個,胡導也許早就有心理準備。


題外話,筆者早前「意外」以20元買馬(澳洲賽事),贏了差不多500元。買馬當日剛好看畢這部紀錄片,有點感觸。熱愛文字的筆者總常以馬名作為投注依據 (汗)。兩場賽事的馬匹「奇俠本色」及「情意決」,吸引了我的思考 -- 這兩隻馬名確實對於胡導幾貼切。最後「奇俠本色」及「情意決」均以近25倍賠率跑入位置之列。

無人能及的奇俠,對於自己的去路,本就情意已決。外人的指指點點,本尊需要去理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