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Edgi |2020.2.15
圖: 互聯網
同志偶像列表中,Judy Garland是好一個重覆性名字,電影《綠野仙蹤》這部兒童電影也成為同志電影。這位主流電影世界中的巨星,何以成為一代文化符號 ? Judy Garland作為明星所遇到的困頓,創造了反動的張力。 |
小八掛: 來自西方世界的ET娛樂新聞網 ,討論《上流寄生族》是否實至名歸,1917是否不值等,主持說不,卻暗串Renee Zellweger的演出過譽。
無可否認,Renee Zellweger是一位努力的演員,這次跟上回的BJ 單身日記到今次的 Judy,一樣是靠著身體的肥瘦演化來演戲。不過從All By Myself到By Myself (Judy Garland的名曲) ,這次故事主人不是大團圓結局的BJ,而是人生一點也不輕鬆的Judy Garland。
生於1922、卒於1969的Judy ,確實又是「不是屬於我年代的」老調子,不過後人一直在唱頌她,令人為之好奇。先是Madonna的Vogue大唱一代名女人名字,Judy Garland榜上有名。至於同志偶像列表中,Judy Garland又是好一個重覆性名字。到底Judy Garland 是誰 ? 這個主流電影世界中的巨星,何以成為一代文化符號 ?
|
去年Remastered 版本《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再現大銀幕,我未懂 Judy Garland的事跡,如此童顏玉女,還以為是深受電影公司照顧的超級童星。在刻畫其苦難的《星夢女神: 茱地嘉蘭》面世之前,只知道名曲Over The Rainbow 及電影《綠野仙蹤》如何讓這部兒童電影成為同志電影。《綠野仙蹤》中的勇敢少女Dorothy 正氣凜然,身邊的奇趣人物Camp 到無朋友,聯手為土地公義抱打不平齊打妖魔鬼怪。飾演Dorothy的Judy Garland 頻頻為Tin Man 那生銹的關節加油,給被離棄的人送上溫暖。現實中的Judy Garland卻是跟Tin Man一樣是Misfit。
出身自演藝世家的Judy Garland ,票房獎項都不缺,欠的就是美國黃金年代女星的性感與華麗。個子的確不高,腰短、腿略粗,不過五官怎麼看來也絕對不是甚麼醜小鴨,長相根本就是現在我們的Kylie Minogue,而且歌藝非凡,本就應該是歌影迷心中的永恆女孩。
|
|
她的「不美」只是不屬那個年代的Standard
不過電影世界對演員從來就有所謂的高樑鼻相或金髮胸脯的熱捧基準,更何況在早年壓倒性的男性電影世界, 認為女性「不美」就等同不夠討好吧,因此其所屬電影公司MGM下令要求她帶鼻套及牙套,創造典型的Clean Cut 形象。還不特止,正值發育時期的Judy 略帶Baby Fat,就在此時被迫吸食大量煙草及藥物控制體型,導致Judy 營養不良及日後濫藥的習慣。這段少年期經歷是後世一般認為令Judy Garland 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如果在這個年代叛逆才算是打破標準,Judy Garland作為主流明星所遇到的困頓,創造了這種反Standard的張力。她的Misfit 經歷頗算是現代世界最早出現。特別是在起伏的六十年代,Judy Garland的童真與悲情,徹頭徹尾代表那個年代同志的成長。不屬性感或華麗,即使幾經波折,蒼容下的Judy Garland永遠還是個激勵人心的勇敢Dorothy 。BBC Films 出品的《星夢女神: 茱地嘉蘭》也聰明地抓著Judy在英倫最後的一刻。
童年時的銀幕情侶 Mickey Rooney 帶點涼薄、護主地的說:「MGM 絕對沒有餵藥給他,這是Judy自己日後選的路。」現代世界崇尚西醫,本無不可,只是當作一種「工具」便容易濫藥成癮了。Judy的母親作為星媽,同時亦是一名西醫的好友,為好好管理年幼女兒投入歌影事業,早就用上藥物整頓女兒作息時間。在這個層面看來,對Judy來說已是一個習慣 - 一個不能自拔的習慣 ,亦是童年在成人世界中不懂分對錯的結果。
|
男性世界中嶄露頭角
在後現代主義年代,人們重塑定義,給成為取材對象及指標 -- Judy 本人及後也是了。早就有指Judy Garland的父親是同性戀者,不過Judy 成長後死去活來後又能重新,反反覆覆好幾遍,這種糾結的生命力才是令現代同志界收編成意識的一部分的原因。
少女時代為力保玉女型像被迫墮胎,滿足不到荷里活男性的目光,經歷五段婚姻 (更有一段時間在香港秘婚),在Judy Garland 的那個年代,男權主義當道,好不容易才在六十年代擁有自己的姿態。1961年的現場專輯《Judy at Carnegie Hall》成為第一位奪得格林美年度專輯獎的女性。1964年以綜藝節目 “The Judy Garland Show” 再度強勢入屋。
|
最後下半場 夜店與怪咖遇上了
Judy Garland成為文化符號的過程相當傳奇。即使成名,也因不擅理財等問題導致財政不穩,一度無錢交稅。這位折翼天使,在潦倒的下半場以歌影視巨星姿態在歐美Night Club台上打通血脈,成為同志與及後音樂人的根源。這位嬌小的舞台巨星,來到英國更是人見人愛。英美有別,也隱約在Judy Garland的歷程中洞見。由BBC Film 出品的《星夢女神: 茱地嘉蘭》別有用心拍下了Judy 在倫敦最後一年的事跡。既是最後歲月,又是歌頌英倫品味識貨之人把Judy跨過大西洋拯救過來,同時輕描了英國同志史。
Renee Zellweger 的演出從來都勤力有加,加上親身演唱Judy 名曲,即使偶有浮誇之演繹 (比如肢體及失落神情頗為流於形式的表現),不過內心戲仍是做動容。想不到的是,電影本身的支節脈絡還不錯,帶動了Renee Zellweger 的演出。只是身在英倫的演出,又再一次令人想起《BJ單身日記》。跟一般Judy傳記一樣,故事傾向悲情,但還不失Judy 本身的毒舌幽默。瘋摩七十年代憑電影Cabaret成金像影后的Liza Minnelli ,作為Judy的女兒多番澄清母親是個強壯、有趣、鼓勵性的母親。身邊人也強調Judy的悲情事跡被過份放大。
無論如何,台下作為Judy Garland的聽迷,早就化身Dorothy,把落寞的 Judy Garland熱情地拉過來,就像在《綠野仙蹤》中的Misfit友情聯盟,永恆的記在心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