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ease wait...

訂閱 CULTURE-ON


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 波蘭、詩人與奇人

文: Edgi |2017.4.9       

圖: 互聯網 


afterimage.jpg

 

                                            

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是影迷盛事,一年亦總有一「鬧」,都為電影節帶來Show 前Noise,可真夠熱鬧吧。雖然沒有消失的檔案,不過電影節就是百貨應百客,各人總有心水。小編帶來個人精選,分類為波蘭、詩人與奇人,探索暗黑奇情。

 

spoor-07-b.jpg

 

                                                                 

波蘭傳奇

 

波蘭去年痛失國寶華意達(Andrzej Wajda),電影節便帶來華意達遺作《殘影》( Afterimage)。要知道繪畫出身的華意達對同年代波蘭畫家的遭遇最咬牙切齒,亦因為波蘭畫家前路坎坷,才令華意達轉為當上電影導演。《殘影》的主人公史特斯明史奇跟華意達年青時代的畫家好友Andrzej Wroblewski一樣,都受到政治環境扼殺而被趕上絕路。這位波蘭傳奇大導似要把一生最痛以這部作品釋懷。

 

波蘭導演位位傳奇,其中以「道德焦慮」電影浪潮尤甚。難得波蘭女將安妮茜嘉賀蘭(Agnieszka Holland) 發表新作 《獵肉者鄙》(Spoor),兼來港出席首映禮,當然要一睹其風采。《獵肉者鄙》改編自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荻的小說,講述退休女工程師在曠野的神秘經歷。雖然有評論指賀蘭已走向商業和大眾化取向,仍無損這位曾任華意達助導及奇斯洛夫斯基《藍》編劇的傳奇性與歷史地位。

 

大師班

 

安妮茜嘉賀蘭 (Agnieszka Holland)

 

上映電影: 獵肉者鄙 (Spoor)

 

日期:  4月23日

 

時間: (電影) 下午一時半 (大師班) 下午三時四十分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beuys.jpg

 

                                                                                           

奇人奇情

 

歷史不能改變,波蘭電影亦有份揮之不去的神傷,仿彿是黑暗的載體。《最後的藝術家庭》(The Last Family) 一樣是畫家的悲劇,Zdzislaw Beksinsh 是波蘭現代知名畫家。畫風奇異獨特,集合多種風格和技法,一般視之為超現實畫家。風格暗黑,但他堅稱其畫作是樂觀的。可惜家門不幸,連他自己也難逃一劫。傳說他經歷過植物人醒後畫出死亡世界,至今仍令網友噴噴稱奇。看看導演楊馬杜辛斯基處理下的傳記片,會是甚麼回事。

 

認為人擺脫不了歷史的還有Joseph Beuys。來自德國的Joseph Beuys 是藝術家也是理論家。關於他的紀錄片如恆河沙數。出身自戰後社會,因動物脂肪放在椅子上的作品 (Chair with Fat) 而聞名,亦是奠定他創作風格的知名故事。大抵因他是金句王,是媒體下的好物件。古怪藝術作品又夠出位,令人似懂非懂的引發思考,為德國當代藝術帶來不一樣的景象。Beuys曾說:「藝術家要被所有人探索,像一面鏡子,呈現他們的知與未知。」導演安迪斯維爾艾 (Andres Visel 如何在《波依斯: 藝術改變世界》(Beuys) 眾多片段中,重新探索他的藝術觀,令人期待。

 

另一奇人David Lynch 應該無人不曉吧。 《藍色夜合花》(Blue Velvet) 至今仍是個謎裡的影像。《大衛連治藝術人生》(David Lynch : The Art of Life) 由他親身說法。

 

 

scarredhearts.jpg

 

                                 

詩人情懷

 

緬甸詩人昂賓待見証國家歷史,亦帶動緬甸寫詩的氣侯。導演彼特羅以昂賓特及其詩歌為中心,在《我詩故我在》 (Burma Story Book) 輔以其他年輕詩人的作品,捕捉蛻變中的緬甸。

 

死都要寫詩! 《少年詩人的心疤》 (Scarred Hearts) ,取材自羅馬尼亞詩人麥斯布列查的自傳小說。35毫米菲林拍出三十年代詩人如何在人生最後十年,享受人生。

 

十九世紀女詩人艾蜜莉狄金生充滿激情,唯生於性別不平等的年代,死後才成名。 《愛美麗的今生》 (A Quiet Passion) 試圖拍出她既平淡又獨立的一生。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