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請稍候...

訂閱電子報


HKIFF 49|炮友們的綿綿情話|做牛、做馬與造馬|血濃於恨

文: Edgi  |2025.5.3

圖: 互聯網 / HKIFF


kneecap.png

《嘻哈! 膝頭哥天團》



馬照跑,舞照跳,入場睇戲,懶理世俗紛亂。傳說中的2025年來到第二個季度,興奮期待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同一時間,還有提前舉行的Coachella音樂節周末網上直播,實行影音盛宴雙響炮。正當浸淫在自我狂喜的泡沫中,春夏之交已是多事之秋。戰火連連、不見血的經濟戰、馬圈連環不幸事件,想置身事外,無咁易


dag-johan-haugerud-love.jpeg

挪威性愛夢三部曲《愛》


挪威導演達約翰侯格勞匠心之作,帶來挪威性愛夢三部曲《性》、《愛》、《夢》。不論同事、左鄰右里、三代同堂,排排坐討論性愛大觀園,唔岩講到岩,純理性討論。好一套挪威愛情故事,City Pop韻味配樂,《性》、《愛》、《夢》遊走挪威新市鎮、海岸線、金融區,肯定得到官方旅遊默許。個人先入為主看了《愛》在先,也最喜歡。從挪威的多元祖先訴說到探索身體猶如地理脈絡,炮友們的綿綿情話令人動容。你一言我一語,儼如戀愛狂所撰下的論文。一句你結婚未? 答案不只是一個。多邊關係原來如此美好。十個男人九個滾,原來都有一個女人唸緊。女性間的所謂雌競,可能也是女性自我形象的反射。固有期待只是被物化,純身體享受有何不可。性愛分開的討論,acting on that desire is a choice。一套如此唯心論電影,也反思心向才是醫療真諦。《性》發夢見到David Bowie,自我身份認同與性上癮息息相關,最後老婆竟然欣賞有外遇的老公最有自信?!享受身體自由也不忘傳宗接代,提到經痛是神聖象徵,令生育富有戲劇性。《夢》情荳初開的少女迷戀同性藝術老師,真真假假,感覺就是一切。縱觀《性》、《愛》、《夢》,齊齊擁抱經驗,性史不是黑歴史。不過,以上危險動作,華人社會切勿模仿。文化道德主旋律就是要當好好先生與三從四德好太太,為保名利聲譽請扣好貞操鎖。

 

yalla.jpg

《加沙飛躍道》



當談起打野戰、炮友時,不要說得太風騷,這些字眼全是血的根源。《塵埃不見基輔田》走在最前線,遠離媒體的喧鬧,直踩戰區。《加沙飛躍道》少年自製危險,看得牙煙,是另一種突破命運的張力。為看黑澤明經典《七俠四義》,放棄星期三夜馬賽馬直擊,走入文化中心專心看戲。結果,大銀幕上是馬,全部都是馬,還要草地、泥地、濕泥地,戰馬過三關。一套農民保家衛村的故事,以武士精神釋出軍事攻略,引敵方四方八面而來,殺光對家戰馬,方為勝。

 

seven-samurai.jpg

《七俠四義》



馬匹的前世今生,又有故講。話說馬匹是昔日的戰爭工具,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據說軍方害怕戰馬在休戰期時失去戰鬥能力,想到用馬匹競賽的方式維持戰鬥力,才演變成今天的賽馬直擊。可以想到,像英國、日本這些國家的賽馬及育馬市場得以逢勃發展,有其歷史基因。馬匹到底是不是寵物,現代人自行判斷。電影節結束後的那個星期日,日本馬后「自由島」戰死沙田馬場,引發連串馬圈風波。騎師與評馬人,躺著也中槍。阿根廷電影《失憶造馬王》為騎師說句公道,馬圈權力從來大石擲死蟹。騎師委(屈)於權力,騎手更見坎坷。《一匹白馬的熱夢》以真人蒙古騎手值入劇情片,面對現代化,傳統古早永遠是弱勢社群。同場加映原來蒙古語幾好聽,導演幾靚女。 馬牛有其相及,總有人不愛賽馬,也有人不吃牛肉,因為馬牛之靈性有別於一般動物。《黑之牛》牛身漂亮,以《十牛圖》為概念,借與牛的相處,面對自身與生死循環。星光熠熠《黑之牛》,早就售罄,電影節尾場加開才得以成功補飛。李康生體能媲美騎師及運動員,其力的演出已是驚豔。牛馬似乎總有這一日 --- 被騎死了。佛性深入淺出,第十章是「離開影院,好好生活」。至於另一齣鬥牛死亡日記《午後的孤寂》無暇選中,萬般想不到離開電影院更見殘酷。

 

black-ox.jpg

《黑之牛》


想好好生活談何容易 ? 少男想拍拖,少婦想生B,本來就是如此簡單。《虎毒不》與《不赦之罪》來勢洶洶,早就在必看清單。是的,齊來支持港產電影。不過有碗話碗,角色立體多一點可以嗎 ? 戲中兩位女角性格背景均有盲點,被姦少女貞操之忌諱有矛盾點,淑貞個性太扁平,令人不禁睇戲駁故。家是個愛恨矛盾體,受不了的,免了。然而各人演技大曬冷無容置疑,凡事向好看啊。靚仔George睇得演得,算是新生代瑰寶。

 

shadow-of-death.jpg

《不赦之罪》


繁忙的Coachella音樂節直播與電影節打孖上,應接不暇。Lady Gaga 在Coachella音樂節上的演出被吹捧成一次劃時代演出。紀錄片《蒙克音聲拼圖》一開首就有 David Byrne 親解前衛表演家梅蕾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的演出概念,連Bjork都是Fans。幾可肯定,Lady Gaga的演出養分必有梅蕾迪斯蒙克的奶水。Coachella 巨星大台的另一邊,也有形形式式的音樂表演互相折射。《嘻哈! 膝頭哥天團》不知是否改壞名,抑或欠缺討論,好一隊有國際知名度的愛爾蘭Hip Hop三人隊伍Kneecap,親身傾情演出,混集《迷幻列車》式音樂電影型格風與無間道式黑幫枝節劇情穿插毫無違和,竟然還有幾分感動。電影院看畢《嘻哈! 膝頭哥天團》,回到家裡看Coachella又剛巧看著Kneecap的愛爾蘭文化子彈狂飆Coachella這個國際舞台。語言不死,必有後福!

 


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已近半百,我也寫了十年,出年見。